分类:
职工文苑
作者:
张龙
来源:
地环分公司
发布时间:
2022-11-18 10:42
2016年以来,全国开展了3批次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试点项目,“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018年实施)为全国第三批次的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之一,我单位有幸参与了该项目中多个子项目,而本人作为单位该项目实施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尤其是近日在经历了项目初步验收后,感触颇深,收获颇丰,现对“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吃透“干什么、怎么干”,打通市场堵点
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出以后,对于搞传统水工环和岩土工程的我们,有两个问题摆在眼前。
第一个问题是“干什么”,搞清楚“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要开展哪些工作,市场着力点在哪。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先得搞清楚其基本内涵,以此为出发点,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国内南方沿海省份(福建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等省份)的生态修复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特征进行分析归类,明白了“修山、保水、护林、调田、治湖、护草、治沙”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基本要素,理解了该类项目不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单一性修复,而是“统筹规划后的系统性、综合性修复”,具有涵盖要素多、覆盖范围广、系统性强、时间跨度大的特点,理解了这些之后,采用生态产业化的思维,进行市场观察与市场培育,明确了矿山生态修复、涵养林建设、水土保持治理、退化土地治理、水环境修复、地下水综合整治、土地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治理等市场方向。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干”,搞清楚“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的实施内容。该类项目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的技术特点,建立一支多专业高素质的技术团队,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所在。以该类项目技术特点为突破口,以水工环及岩土知识为基础,组织技术团队多渠道学习林草学、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景观学等核心科目的基础知识,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搞懂各学科基本内涵,分解其内容,做好知识储备。同时,形成技术团队内部分工明确,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的工作合力,达到1 1大于2的效果。
二、“沉浸式”学习,为技术人员赋能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生态修复案例是片面的,肤浅的,很难做到深刻理解与提升,效果远不及面对面交流学的深刻。外出交流研讨,实地观摩学习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因而我倍加珍惜每一次外出交流研讨的机会,在课上,竖起耳朵听,生怕遗漏一句箴言;睁大眼睛看,不愿遗漏每一处细节;张开嘴巴问,不敢错过每一次课下交流的机会;在课后,通过观看收集回来的学习资料,认真学习各生态修复案例的修复理念、修复模式及修复技术,梳理总结各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及应用范围。同时,抓住实地观摩的机会,生态修复案例能最真实的呈现生态修复效果,山青、林郁、河晏、土沃的景观效果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很难精准的用语言文字一一描述的。在观摩中,根据各个案例修复效果,分析各类修复案例的出发点及落脚点,采用辩证的思维及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总结其优点、缺点、机会及挑战,同时采用换位思考方式,对部分修复案例复盘,通过再研究、再设计,查堵点,析难点,补短板。
三、聚焦“两个认识”,实现“两个转变”
作为传统的地勘单位,开展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首先要明确“两个认识”。
第一个认识是自我再认识。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作为国企央企,具备一定社会公信力及市场影响力,是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信赖的3200威尼斯vip的合作伙伴,这是我们的巨大优势。而另一个优势正是地勘单位的传统业务本身,实践发现,水工环、岩土工程是“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的基础学科,一般项目类型不同,涉及的占比不同,行业叫法及侧重点有所差别,对于长期深耕于水工环和岩土工程业务的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企业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技术团队学科专业结构单一,这是我们的短板。产业结构方面,我们的业务延伸不够,以水工环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业务方面为例,以往实施工程治理更多的是考虑项目安全、牢固、经济,而考虑生态、美观、协调比较少,重视了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而忽略了造林绿化等业务的拓展。技术团队方面,人才专业以岩土工程居多,水工环专业人员占比相对较少,生态专业及土地整理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而水工环专业、生态专业及土地整理专业人员恰恰是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实施的团队核心人员。
第二个认识是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中,实施各方所扮演的角色。生态修复参与者主要有地方政府、地勘企业、社会资本、科研院所及地方群众五大参与方,参与各方在生态修复中扮演的角色、位置及所面临的处境各不相同。其中,政府扮演的是执行者、决策者、监督者,资金缺乏(尤其是内陆省份,财政能力有限),思路、信息不畅以及缺少好的技术运营团队;地勘企业是规划者及实施者,具有市场资源和社会公信力;社会资本是推动者及直接受益者,在房地产疲软的情况下,资金充足,却找不见合理投资途径;科研院所是智库,是理论创造者及指导者,但市场短板限制了先进理论技术的应用;地方群众是土地使用者及受益者,现状下地方群众守着土地,空有余力,而无处施展。
基于上述“两个认识”,作为地勘企业应做到以下“两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调整产业结构及技术人员结构。立足水工环及岩土工程是我单位优势产业,以此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从“市场要我变”转变为“我要主动转变”,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大力拓展生态修复产业,然后建立多学科、多专业技术团队,补齐短板。
第二个转变是发展思路的转变。作为一个传统地勘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从“要我治项目”转变为“我要治项目”的发展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央企品牌优势,打造技术团队,利用市场资源,加强与各科研院所合作,运用科研院所先进的治理理念及模式去引导政府的决策者,运用生态产业的理念去培育市场,同时引入社会资本,为地方政府扫除资金障碍,推动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实施可以为地方群众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地方群众收入。
以太原市慕云山生态保护修复为例,我单位提出了“科学规划,系统修复,绿色打底,产业植入”的生态产业化的修复理念,采用生态修复3.0模式去引导地方政府,这一思路最终得到了地方决策者的充分肯定,并得以应用,取得不错效果,让慕云山修复区自然环境在好起来的同时,产业的导入,带动了地方就业,也使得地方群众富起来。因而转变思维,守正创新是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四、抢抓机遇,助推项目建设“多点开花”
我单位参与了“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多个子项目的可研、勘察、设计、监测及施工,这也使得我单位成为了山西省首家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全流程参与者。现阶段,我单位生态保护修复业务已经走出山西,在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苏省及新疆等地已有多个项目开花结果。走出去,引进来,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注入新鲜血液,建立多专业技术团队,破除技术壁垒,做到跨专业多学科融合,在新事物新业务面前,先行先试,抢抓机遇,促进单位转型发展,助推项目落地生根,是近年来实施该类项目我个人最大收获与总结。
将生态保护修复业务做优做大做强,是我们冶金地质人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潮流中,做一名践行者;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做一名守护者;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中,做一名砥砺前行者,用实际行动体现央企的时代担当,展现了冶金地质人的时代风采。
上一页
下一页
下属企业
总局网站群
相关链接
联系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
地址:龙城大街107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科研楼
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751号
网站建设: